Search

多年來的輔導經驗也讓我明白,許多孩子的憂鬱、暴走、衝動,甚至因情緒引發的攻擊行為,很多時候屬於「防衛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多年來的輔導經驗也讓我明白,許多孩子的憂鬱、暴走、衝動,甚至因情緒引發的攻擊行為,很多時候屬於「防衛機制」,要有好的情緒管理能力,首先要先認識自己,知道自己怎麼樣的狀況會生氣,什麼樣的刺激會影響自己情緒的波動。社會情緒學習當中的「自我意識」,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認識自己,而當孩子對自己有清楚的理解後,才可能有健康的自主管理能力。

有情緒是正常的,情緒需要出口,陷入情緒風暴的孩子,可能是不理解自己的情緒來源,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生氣,甚至認為有情緒是不好的,不被大人接受的,因而選擇壓抑、逃避,或抗拒面對。因此,爸爸媽媽在平時要能引導孩子覺察自我的情緒,在孩子接受自己情緒的同時,教導他們適當的抒發自己的情緒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Patty Chou,以撰寫診間故事「大醫院小故事」起家,爾後除醫療時事外,同時也關心科普、教育與身心健康等議題。
View all posts